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文章推薦 義大利設計

義大利的現代設計作者:王受之http://www.ddyuanlin.com/html/article/2007-10/18/20170.html  
義大利人視設計為一種文化、哲學,而不僅僅是理論與實踐。義大利著名設計與藝術評論家烏別托·埃科在1986 年曾經講:如果其它國家把設計看作是一種理論的話,那麼義大利的設計則有設計的哲學,或者設計的意識形態。20 世紀義大利的設計是義大利文化、藝術、政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義大利時髦的家具、服裝、電子產品、家用電器、辦公室用品、汽車、裝飾品等等,為義大利贏得世界各國的稱頌。義大利通過短短的半個世紀,把自己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建成一個工業大國,而它的設計在促進國家繁榮富強的過程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義大利的設計是傑出設計的同義詞。  
雖然義大利和日本現在都是設計的重要國家,但是,義大利的設計發展與日本完全不同,日本多年以來一直致力於學習外國的設計,通過大量的模仿,逐漸形成自己的設計面貌:而義大利則決心不抄襲他人,一直專心地發展出自己的設計體系來,因而形成一個與眾不同的、非常義大利化的設計系統,得到世界的首肯。義大利的設計具有非常悠久的傳統,但是,它的現代設計則是在戰後才得到世界的公認。與芬蘭非常相似,義大利的現代設計具有非常特別的民族特徵,同時也強調個人的表現,與高度統一的、非人格化的德國現代主義設計完全不同,是現代設計中一個非常特殊的典型。
在義大利,設計包含的面相當廣泛,因此評論家把設計分成大眾文化層次的設計、高級文化的設計、看得見的設計、看不見的設計等等各種內容,相當豐富與複雜。這是義大利設計與其它的國家不同的另外一個方面。義大利設計長期以來都保持大眾化與高貴化兩個完全不同的層面,基本徑渭分明,比如「阿爾法·羅密歐」汽車和「非雅特」汽車分別代表昂貴汽車和大眾汽車兩個完全不同的設計中心與市場,就是很具有典型性的例子。這應該說是大利設計的一個很大的特點。  義大利的現代設計是戰後為發展國家經濟而發展起來的,因此,自從開始現代設計活動以來,它的設計就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目標:為增加產品出口服務。而義大利長期的主要市場是歐洲各國,因此,造成了它的設計集中在北方的為出口而形成的製造業都市中心:米蘭、都靈。這兩個城市是它的設計中心的中心。這種強烈的區域限制,也是義大利設計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義大利在戰後出現了一系列世界級的設計明星,比如汽車設計家、建築設計家、時裝設計家、家具設計家、首飾設計家等等,這些人具有真正的明星效應,他們在設計產品上籤名,他們被新聞媒介作為對象來追蹤隱私,他們被義大利人和其他國家追逐潮流的人們視為與電影明星一樣的偶像,這種高度重視少數設計大師的社會風氣,也都是別的國家很少能夠與之相比的。義大利設計大師層出不窮,這種明星滿天的現象,應該也算是>義大利設計的另外一個奇怪的特點。  
義大利的工業產品設計,或者稱為工業設計達到世界最高水準,它的汽車、縫紉機、辦公用品、家具、家用電器等等,都是世界上最好的設計,但是,奇怪的是義大利居然沒有一所能夠拿得出手的、像樣的工業設計學院。大部分設計師都是學建築出身的,並且不少人畢業於同一所大學的同一個系:米蘭理工學院( Milan Polytechnic)的建築系。他們為了適應國內和國際市場對於高品質的工業產品要求,轉行從事產品設計,成績驚人,不少產品成為博物館的收藏品。這種在沒有工業設計教育體系之下、沒有工業設計師的情況下進行國際水準的工業產品設計,也是非常令人費解的特點。直到目前為止,義大利最傑出的工業設計師中,大部分是學建築出身的。從事工業產品設計的義大利設計師,因為出身背景大部分是建築師,或者工程師,因此對於工業產品的結構、性能掌握得非常好,同時也從來都具有挑戰性:不斷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材料設計出新的形式,滿足新的市場需求。這種工業技術和造型能力渾然一身的特徵,是外國工業產品設計師比較少有的。
與此同時,義大利具有世界最高水準的室內設計,不少國家的室內設計無非是建築的一個附庸,並沒有能夠成大氣候,而義大利的室內設計不但水準高,並且獨立成為一個專業,發展迅速,令人側目。義大利室內設計水準之高,使它的設計師們不但廣泛受到國內歡迎,而且國外訂單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廣受喜愛。這也促進了義大利室內風格在世界的流傳。作為歐洲的主要國家之一,義大利在現代設計發展中也與歐洲其他主要國家有相同的發展,比如它也經歷了「新藝術」運動,也出現過類似德國現代主義運動這樣的運動,在義大利被稱為理性主義。但是在這個國家並沒有形成德國那種包豪斯式的單調、刻板的面貌,而是導向了多元化的設計風格發展。這個例子,可以說明義大利人的特性:任何一種標準化的風格,在這個國家總能夠產生出不同的變體來,因而多姿多彩。在任何一種國際風格中,義大利人都能保持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這在現代主義時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是值得那些因為發展現代化而喪失了自己民族特色、民族傳統的國家好好研究的。義大利人的這個貢獻,應該被高度重視,並且應該得到總結,以協助發展中國家設計的發展,特別是如何在國際主義中保持自己的傳統,發展民族的設計特徵。義大利人從來沒有在現代產品上復興古典,他們抓住的是民族的特徵,而不是簡單的某個民族的設計細節或者設計符號,這是非常重要的。 義大利的現代設計大約開始於20 世紀初。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期間,是義大利設計模糊地進人現代設計的一個階段,也是它的工業和國民經濟進人現代時期的一個階段,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直接促進了設計的發展。
1983 年在米蘭舉辦的一個設計歷史回顧展,把20 世紀30 年代稱為前設計階段。這個時期,義大利的現代工業開始發展形成,現代設計也隨之而興起,但是都還處在試驗階段,設計出的新產品也只是在小規模的試驗生產,遠遠沒有達到大量生產的水準。義大利在這個時期,產品的銷售也主要是國內的,特別是地方性的、區域性的,遠遠沒有達到以出口為中心的大規模銷售階段。因此,設計也自然比較落後和弱小。這個時期,義大利主要的幾個大企業,比如奧利維蒂公司、飛雅特汽車公司等,都把企業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品質、實現標準化、流水線生產方式的引進等等上,還沒有精力來顧及設計水準的高低。義大利國民收入還是相當低,中產階級尚未成為國家人口的中堅,因此市場也比較小,這些因素造成設計處在初級階段。 第一次世界大戰被形容為工業總動員時期,當時製造業只有一個大買主,就是國家和政府。產品不計算成本,政府統一收購,生產種類也是由國家統一下達指令,這個時間不長的戰爭期間對於義大利的經濟、工業是一次重要的促進。20 世紀20 年代,義大利迅速地從自由主義轉化為法西斯主義,貝尼托.墨索里尼於1922 年上台,1926 年建立自己的獨裁政權。這個轉變,對於國家和人民來說,都造成了深刻的影響。這個轉化,造成義大利的國民經濟原來的自由經濟向國家統一經濟的迅速過渡。 30 年代,義大利在法西斯政府控制之下,貿易依然是以國內為中心,而大量的產品製造,是按照法西斯政府的軍事要求來進行的。因此,30 年代發展起來的幾個最大的工業,都與法西斯國家有密切關係,比如造船、汽車製造、交通運輸工具的生產、化學工程,等等。義大利沒有發展成為一個國際貿易國,反而退縮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帝國。
墨索里尼的上台,對於工業來說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義大利的工業都迅速學習美國的大量生產方式,發展自己,改進自己的生產結構,在不長的時間內,把義大利落後的產業結構改變成先進的結構。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奧利維蒂公司和非雅特公司。 20 年代初,飛雅特在林戈托市(Lingotto )工廠開工,這座工廠建築完全依照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高原(Highland Park)市工廠廠房設計。另一方面,除了美國的生產方式影響之外,美國的設計,特別是汽車的式樣設計,對義大利的大企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33 年克萊斯勒汽車廠的氣流(Airflow)汽車影響特別大。  從汽車來說,義大利早期受美國設計影響的是飛雅特汽車。 這家公司的汽車設計,可以說是直接受到亨利.福特和社會哲學思想的影響,福特T型車,是一種為大眾設計的車,非雅特於1935 年推出了由「德.巴瓦」(Giuseppe Rlccobaldi De Bava)設計的飛雅特1500 型小汽車,採用流線型特點,小車體,非常適合民眾低價而實用的基本要求。1948 年,二戰結束之後,這家公司的一個工程師「但特.吉奧科薩」(Dante Giacosa)也開始設計類似的小汽車,目的也是為義大利的人民大眾。早在30 年代,義大利的汽車設計就已經存在這一條獨特的自己的路線:豪華而具有義大利性格的高價汽車。當時生產高級汽車的工廠有兩個:阿爾發(Alfa )和蘭吉雅(LanCia)公司。30 年代,蘭吉雅公司生產的阿帕里拉轎車採取流暢的流線型特點,這種車是由賓利法利納(Pininfarina)設計的。  他曾經參觀過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的流水裝配線,印象深刻,但是,他認為義大利應該走一條不同的道路。美國式的大量生產廉價小汽車,目的市場是廣大的人民大眾;義大利應走的是高檔汽車的路子,只少量生產,保持高價位,保持義大利傳統的手工作坊生產方式,保持義大利傳統的馬車製作方法,汽車是半手工的。戰後,他自己開設了自己的汽車工廠,設計與生產高級小汽車。他之所以開設自己的公司,也是希望飛雅特能夠在美國式大量生產之外開劈一條新的生產線。他的這個方式,變成義大利汽車生產的一個舉世聞名的特點。這個例子可以說明義大利現代化的民族特徵。
生產辦公機械和設備的奧利維蒂公司也採用了美國式的大量、流水線方式。在設計上,也採用了美國30 年代流行的流線型風格。奧利維蒂奠基人的兒子阿德里安諾.奧利維蒂從都靈理工學院畢業以後,1925 年去美國,目睹美國大工業生產的驚人成果,回來以後對自己的公司進行美國式的全面改革。這個改革,使奧利維蒂公司的產量從1925 到1929 年直接增加了63 % ,大量生產的打字機為公司贏得很大的利潤。  對於奧利維蒂公司來說,現代化改革不僅僅是體系改革,同時也包括了企業的形象和產品的形象兩個方面。因此,奧利維蒂在公司內設立了平面設計部、工業設計部和建築設計部三個部門,從企業形象、產品造型、建築形象三方面提高公司的形象和特徵。他瞭解到德國在設計上己經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國家,因此從魏瑪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僱用了好幾個畢業生作為產品與平面設計人員。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亞歷山大.沙文斯基,其它重要的設計師還有吉奧瓦.平托利、康斯坦丁諾.尼沃拉和列奧納多.辛尼斯加利等人,這些人對於在平面設計上樹立公司的企業形象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奧利維蒂公司這個時期比較重要的產品有M-l 型打字機,原型是在1912 年生產的。到了1932 年,工程師馬格涅利(A. Magnelli)設計了MP-1 型,代替了原來的M-1型。在設計上大有進步。1936 年,阿德里安諾.奧利維蒂聘用設計師馬謝羅.尼佐利負責工業產品設計,這是一個非常有設計頭腦的、很有遠見的設計師,他與另外一個設計家、《卡薩貝拉》( Casabella)雜誌的編輯愛德華.佩西科合作設計,成績非常顯著,他們對於縱向的鋼管使用非常感興趣。他進入公司以後,帶來產品外型設計的重大進步,1945年以後,他的設計思想隨著奧利維蒂公司進人國際市場而得到世界的注意。他設計的MC-5 Summa 型電腦奠定了公司產品外型講究的基礎。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時期的義大利產品設計還是處於初級階段,受到來自美國和德國的雙重影響,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面貌。因此,折衷主義的痕跡非常清晰。
義大利也曾經有過類似德國、荷蘭、蘇聯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嘗試。在這個國家,這個嘗試被稱為理性主義,是由一小批設計師,在德國大師沃爾特的思想影響下而自發開始的探索。他們發展出自己的社會哲學計劃、美學公式,反映在建築與工業產品設計上。義大利設計的基本精神是現代主義時代的民族風格,但是義大利的理性主義設計團體則追求沒有民族風格的國際主義特徵,這與義大利的國情、與20年代上台的法西斯主義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因此,這個探索延續的時間不長,影響也非常有限。  不少重要的設計師都曾經參加過理性主義的試驗,其中包括薩巴西安諾· 拉科、喬托·弗列特(Guido Frette)、卡羅·拉瓦、盧吉· 費吉尼(Luigi Figini)、吉諾·波里利利、吉謝博·特拉格尼( Guiseppe Terragni)、阿達博列托·裡貝拉等人。因為是七個人,因此他們自稱為「七人小組」。他們在1926 年12 月發起這個理性主義設計運動,在雜誌《羅謝格納》上發表了大量的宣言,與當時歐洲盛行的限度主義運動是吻合的、同步的。雖然如此,但是七人小組依然保持了義大利自己的民族立場,稱為Italianess,與歐洲的其它現代主義設計運動中立的立場仍然保持距離。
當時義大利也面臨工業化發展迅速時期的都市住房供應緊俏問題,因此,義大利的理性主義設計家們曾經在30 年代嘗試設計新型的廉價低收入公寓,來解決住房問題。其中比較多的都建立在米蘭等大工業中心地區,這些建築與德國的現代主義建築非常相似,因為它們的建築目的基本是一樣的。  義大利的理性主義設計對於國家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因為生產成本低,而便於大量生產,對於促進國家經濟有非常大的好處,因此,在30年代初期,無論是大私人企業還是墨索里尼政府,都對它表示支持,並且有具體的支持行動。1933年的經濟危機期間,墨索里尼政府成立的工業重建局,支持瀕臨破產的一些大型企業。IRI 把企業的貸款從銀行手裡拿過來,到30年代中期,國家已經控制了相當一部分的企業,特別是造船業、電器工業、機械工業、電話工業等等。1931年,墨索里尼本人在參觀一個工業展覽時公開表示對理性主義設計的興趣,IRI 成立以後,政府開始直接和間接地支持這種設計。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法西斯黨的總部建築,即特拉格尼設計的法西斯宮。理性主義設計包括了相當多的燈具、家具,大量採用鋼管等現代材料,造價低,形式具有強烈的現代味道,因此非常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到了30 年代中期以後,因為經濟開始恢復,國家開始富強,理性主義開始失去政府與企業的寵愛與支持,設計很快轉到新古典復興上去了。
義大利30 年代在理性主義以後產生過一個為期不長但是很有特色的設計運動─ 諾瓦茜托(NoveCento)。它產生的背景與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權力的不斷擴展分不開。這種設計是採用古典主義的動機,加以簡化和部分修正,成為一種為獨裁政權服務、具有一定功能特性的,但是更多具有強烈的政治象徵性的新風格,它的主要形式影響不再是來自理性主義的現代設計,特別是當時德國、美國工業化設計的根源,而主要是來自法國、奧地利等國的裝飾化的根源,與當時盛行的裝飾藝術風格運動有所關聯。但是,也具有更加明顯的政治目的性。  諾瓦茜托集團的組成人物有吉奧·龐蒂、艾米里奧·蘭西亞等等義大利最重要的設計家。正式成立於1926 年,以後又有一些人物加人,包括吉奧瓦尼·穆佐、托瑪索·布西(Tomasso Bussi)等人。他們的設計主要集中在建築上,不少當時重要的政治建築都出自這些大師之手,這些作品都具有特別強烈的古典復興的味道,同時也引用了少量 的現代主義的特徵,比如材料、結構等等。如吉奧瓦尼· 穆佐設計的「藝術宮」、吉奧· 龐蒂和艾米里奧· 蘭西亞設計的「假日宮」,1927、米蘭的「文藝復興宮」(這座建築建於20 年代末期,但是具有後期「諾維茜托」風格的明顯特徵)、裡托里亞中央廣場(the Mian square In Littorla ,為墨索里尼專門設計建築的,完成的時間是30 年代中期)、蘭吉雅在米蘭裡托利奧設計的公寓、在布列西亞市(Brescia )設計的勝利廣場(the Piazza della vittoria ) 等等。
諾維茜託運動和理性主義運動是義大利30 年代法西斯時期的唯一的兩個基本對立的設計運動。必須注意的是這個時期在國際上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因此,義大利也具有自己的診注,不少所謂的諾維茜托風格產品,其實是裝飾藝術風格的產品。雖然義大利設計師們強調民族主義特徵,但是,時代已經發展了,他們也很難完全保持自己的民族面貌不受國際設計運動的影響。在交通工具設計,比如火車頭、汽車等等,或者平面設計,比如海報、包裝等等方面,「裝飾藝術」運動的風格和國際流線型運動的風格比比皆是,正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義大利的重建時期(1945-1955 年)是真正奠定義大利現代設計面貌基礎的重要階段。美國設計家沃爾特· 提格1950年在英國雜誌《設計》上撰文,說戰後的義大利是設計的春天,一切的新思想、新探索都在萌動。他指出了戰後義大利設計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生機勃勃,找尋出路。  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基本完全被摧毀,戰後只是一片廢墟。1945 年的情況看來完全沒有希望,義大利政府與人民必須找到出路,重建自己的國民經濟。他們全心全意地辛勤勞動,通過一個不太長的階段,大約到1949 年前後,國民經濟已經得到相當大程度的恢復。在重建過程當中,建築設計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千上萬的新住宅、工廠、公共設施、商業建築等等在短短的幾年 當中被建立起來,大大地促進了義大利恢復的速度,設計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而由於設計的促進,義大利的產品水準也很快提高,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和出口競爭提供了非常好的商品。  1945 年,阿里希德·加斯帕裡成為義大利的國家總理,1946 年成立了以基督教民主黨為中心的聯合政府,其中包括共產黨、社會黨、自由黨和其它各種政治力量的代表。這是義大利反法西斯政治力量的大聯合,這標誌著義大利的法西斯時代終乾結束了。對於設計來說,這個新政府最大的影響在於通過新的法令,禁止國家對於任何私人企業的控制和掌握,促進自由市場經濟發展。這樣, 自從20 年代以來的法西斯控制經濟階段終於宣告結束,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只是協助、支持,不再是控制和掌握了。政府為了復興國民經濟,對企業提高廉價能源、鋼 鐵、水泥和低息貸款。IR 工在這個復興過程當中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國家依然控制少部分的企業,但是都是大型企業,比如飛機製造、全國電話電訊、造船業、部分汽車工業(比如阿爾法 Alfa Romeo )和機器製造。政府幫助私人企業生產價格上具有競爭性的新產品,採用低價勞工政策,使企業有大量的勞動力可以作為發展的支撐力量。
美國給予義大利非常大的財政支撐,從1943 到1953 年,美國通過食品、燃料的形式,一共給予義大利大約20 億美元的援助。僅僅在1951 年一年間,美國政府通過馬歇爾計劃給予義大利1 . 5 億美元的援助,這些經費和物質,對於促進義大利的重建進程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義大利的出口業在50 年代還沒有成為民族工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幹,因此,逐步發展的國內市場成為重建和恢復的重要環節。  40 年代下半期(1945-1950 年左右),設計上出現的一個重大變化是設計觀念的轉變。這個轉變是具有非常明顯的資產階級特徵的,即在設計上從支持新理性主義(Neo- Rationalis )的立場轉變到反對理性主義的立場,從民主的立場和左翼的立場轉變到資產階級的立場,右翼的立場。原因非常複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和期間,墨索里尼政府為了促進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對於理性主義設計是採取支持性立場的,因為墨索里尼政權希望通過理性主義設計提高義大利總體生活水準。因此,理性主義,或者說德國式的現代主義風格,在義大利這個特殊的國家就具有法西斯主義的含義。戰後,為了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墨索里尼政權,因此把與這個政權有關係的所有風格都推翻了,既不要古典復興的諾瓦茜托風格,也不要理性主義風格,這種把設計實用目標與歷史完全等同看待的方法明顯是錯誤的,但是在戰後初期,大部分人都採取這種寧左勿右的立場,雖然他們知道這樣做對於發展義大利本身的設計事業不會有任何好處。戰後出現了完全違背功能設計 的、資產階級化的設計趨向,大約與這個背景有密切關係。 
但是,還是有不少頭腦清晰的知識分子為了發展義大利本身的現代設計,主張和推動現代主義、理性主義發展。這種情況可以從義大利最重要的設計刊物《多姆斯》中看出來。1946 年,羅傑斯主持雜誌出版發行,他帶來了強烈的反法西斯主義和左翼精神,利用這種政治立場來解決設計問題,然而提倡理性主義、現代主義設計。但是,他瞭解到理性主義曾經被墨索里尼政府支持並且採用,雖然他知道這種風格是重建時期的義大利所需要的,但是,他在處理理性主義時依然小心翼翼,儘量不觸及意識形態的神經。他推動了戰後初期的理性主義設計發展,為重建時期的人民提供了生活的必需品。他集中討論設計,而不觸及風格,強調設計與傳統的關聯,強調設計中人文主義的重要性。此時在《多姆斯》雜誌上的大量文章都是僅僅討論風格、功能,不提及設計風格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   戰後初期有兩個展覽代表了新理性主義的復興。一個是1946年的家具和家庭用品展覽,是一個叫裡瑪的組織舉辦的,參加展覽的設計師不少,他們的作品顯示了功能主義的特徵;另外一個展覽是1947年米蘭的設計三年展,這是第八屆米蘭設計三年展,展出的作品同樣具有簡單、樸實和功能主義的理性主義特點。
戰後初年,義大利的設計師已經顯示出他們與眾不同的才 華。其中有幾件產品得到世界一致的好評,比如科拉丁納·達薩尼奧,1946 年設計的,由比雅久公司( Piaggio)出品的(Vispa)維斯帕小型摩托車、瑪謝羅·尼佐利1948 年為奧利維蒂公司設計的列克西康80 型打字機、1949 年吉奧·龐蒂設計的「帕沃尼」( La Pavoni)餐館用咖啡機、賓利法利納1951 年設計的「西斯塔利亞」(cisitalia)汽車。但是,從總體情況來看,美國設計的影響在戰後初年對於義大利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美國影響大的原因主要是美國的大規模的經濟援助,特別是馬歇爾計劃援助。除此之外,美國同時還對義大利的工業提供技術援助,所謂的「知其然」( Know How)方式,是直接扶植義大利工業真正發展的方式。這種方式把美國的工業生產模式引入義大利,影響到不少重要的大企業,其中包括飛雅特(Fiat)汽車工廠、奧利維蒂辦公設備公司、比列利(Pirelli)家庭用品工廠、維斯科薩(snia viscosa)紡織品公司、蒙特卡提尼化工公司等等。美國生產方式的進一步引入,大大地促進了義大利企業的生產能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改變了陳舊的生產方式。
美國也同時從各個方面促進了義大利產品的國際形象的樹立,比如Vespa維斯帕摩托車的國際形象,就是通過好萊塢電影《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由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 和奧戴麗·赫本Audrey Hepburn 主演,1953 年)樹立形象。吉奧·龐蒂的咖啡機,也是通過美國市場的促進,才取得國際聲望的。因此,為了取得美國的市場和國際市場,義大利的設計師也不得不採取美國的設計方式,因為戰後美國的設計風格幾乎成為世界設計風格的標準。這種美國設計的影響特別可以從戰後初期的義大利家具、家庭用品設計上看出來。  雖然美國設計有如此大的影響,但是義大利設計依然保持自己鮮明的形象,被稱為義大利路線,代表這種路線設計的大師有吉奧· 龐蒂、瑪可· 尼佐利、賓利法利納等人。
40 年代到50 年代,義大利的設計界奉行「實用加美 觀」(utiiity plus beauty)的原則。他們的設計受到現代藝術和雕塑很大的影響,比如現代藝術大師本·尼科爾遜、安東·佩夫斯奈(Antoine Pevsner)、亞歷山大·卡德爾、漢斯·阿柏(Hans Arp)、亨利·摩爾(Henry Moore)等人的作品,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借鑑。這種影響,加強了義大利路線的發展,在打字機和其它辦公用品、家具展覽設計等方面表現得特別突出。
1951 年的米蘭設計三年展第一次向世界宣告:義大利開始正式開展自己的設計運動。這屆展覽的設計師是建築家比爾吉歐索和佩列蘇提(E . Peressutti ) ,他們利用各種懸浮的雕塑來裝飾展覽場地,具有相當的戲劇化效果。展品包括奧利維蒂公司的新型打字機列西康80 ( LexiC0n80)、
小型的手提打字機裡特拉22 ( Lettera22)型、Vespa偉士牌小型摩托車、龐蒂設計的維謝塔(VISetta)縫紉機、卡斯蒂格里奧尼兄弟設計的燈具、西斯塔裡亞 (Cisitalia)轎車等等。1954 年的另外一次米蘭三年展更加明確地表明了義大利工業設計的方向,不是簡單的實用化,而是走藝術化的道路,這在國際主義風格正橫掃世界之際是非常特出的。這一屆三年展的名稱是藝術的生產。 義大利的家具設計具有相當強有力的傳統。1954 年的米蘭三年展顯示,它的家具日益與工業生產方式與形式靠攏,而不再僅僅依靠傳統的手工藝特點,這是義大利家具設計的一個空前重大的突破。
義大利的家具大部分是由建築設計師設計的。原來的家具基本是地方生產、定貨製作,並且具有相當的藝術和個體特徵,直到1947 年為止,大約9成的義大利家具廠只有5個工人,完全是家庭式工作坊方式的生產。50 年代以來,開始出現了比較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家具中心,特別是布里安扎(Brianza)的一些公司,逐步轉向工業化生產方式,對於義大利的家具設計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業依然存在,因此,義大利的家具工業,戰後的特點是雙軌制度:一方面是為出口導向的大型家具生產企業,完全採用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手段,同時,小規模的作坊依舊存在,生產針對國內消費者的、比較講究品味的、少量的家具。其實,這也是義大利工業設計和工業生產的一個典型的特徵。  家具行業的一個重大的轉化是新的材料和生產方法的引入。從40 年代後期開始,義大利的家具業開始引進夾板模具成形的新技術,大量生產出口家具,這應該說是受到美國的影響,特別是美國設計師察爾斯·依默斯(charles Eames)、喬治·尼爾遜( George Nelson)、艾羅·薩裡寧,哈里·別爾托亞等人的影響。這個時期出現的新一代義大利家具設計家包括有維加諾、弗拉丁諾、馬爾科·扎努索、艾托爾·索扎 斯(Ettore Sottsass)等人。1948 年,義大利家具公司費德·切蒂開始組織家具設計競賽,因此刺激了現代家具設計,以上幾個設計家,以及其他幾個傑出的設計師都參與設計。因此,可以說義大利大量生產的、出口型的家具設計運動在40 年代下半期就開始了。  但是,就在義大利的工業設計剛剛開始的時候,非常典型的、不同於美國的風格也隨即形成。義大利的家具設計家與斯堪的納維亞或者英國的設計同行不同,他們並不拘泥於細節,而醉心於新材料、新工藝的可能性,盡力發揮兩者的潛力,以開發新的形式的可能。他們認為美觀甚於實用,因此,家具具有強烈的表現特徵,被世界各國的設計雜誌廣泛介紹。
40 年代義大利家具設計的最極端化例子是都靈的一個以卡羅·莫里諾(Carlo Mollino)為中心的設計集團,設計了一批流線型超現實主義家具,採用極為特殊的有機外型,使他們的設計具有相當強烈的藝術特徵,好像動物的角一樣的形式,被稱為都靈巴洛克風格。它們同時也缺乏真正的實用性。  真正生產與設計大量出口的實用現代家具的中心是米蘭。其中以卡西納(Cassina)公司為一個生產的核心,它的家具形式國際主義化,簡單、實用、大量生產,因此成本也比較低,具有相當好的市場效益。這家公司的生產和設計從40 年代末開始已經是以出口為中心的了。卡西納公司為了設計出口家具,與建築家出身的設計師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其中包括弗朗哥·阿比尼Franco-Albini、設計大師龐蒂,後者長期為這個企業設計家具,他的重要設計作品,如迪克斯特(Dixte)扶手椅、蘇帕列加拉 (Supperleggera)椅子都是由卡西納公司生產的。  吉奧· 龐蒂是義大利最重要的現代主義設計大師之一,義大利的現代設計運動與他有不解之緣。他同時又是形成義大利路線的重要領導人物之一。他於1891 年出生,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現代設計運動的中堅人物之一。1928 年創辦《多姆斯》雜誌,用它作為宣傳現代設計的陣地。他接受的是建築教育,但是設計的內容卻非常廣泛,1941 年到1947 年,他創辦了另外一份非常有影響的設計雜誌《風格》,1947 年合併人《多姆斯》。他的設計範圍包括建築、室內設計、家具、工業產品等等。他還是一個非常高產的設計理論作家,同時還長期在米蘭理工學院擔任設計教學工作。他是蒙扎設計雙年展和米蘭設計三年展中的最積極組織者,並且是義大利工業設計師協會的創始人。戰後他的設計依然非常豐富,特別是1953年叫作迪克斯特的椅子。為卡西納公司在1956年設計的蘇帕列加拉椅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品。他1958年在米蘭設計的高層建築皮列利大廈與米斯·凡德洛的西格蘭姆大廈(seagram) ,是具有同樣重要意義的現代主義歷程碑。他在50年代設計的某些作品,特別是家具,已經具有反國際主義的特徵。利用裝飾主義方式來調侃,其實就是日後的後現代主義的因素。
另外一個重要的現代家具公司是1954 年成立的特克諾(the Tecno)公司。這家公司也與卡西納公司一樣,聘用建築師從事家具設計,包括羅柏托·曼果、奧斯瓦多·博薩尼等人。這家公司生產的家具一方面具有大量生產的特點,同時也具有強烈的義大利特徵,因此為義大利家具贏得非常好的國際聲譽。  義大利的公司喜歡採用新材料,探索新的形式。這種特別的企業政策,對於義大利的建築家─ 設計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比如皮列利(Pirelli)公司就曾經在1948 年要求阿弗列克斯(Arflex)來生產新設計的產品。  這種特別的企業習慣,形成了義大利獨特的生產方式,稱為設計引導型生產方式,是大多數西方國家沒有的。因為設計的作用如此之大,因而,義大利在戰後又出現了由設計師組織的生產公司,比如1949 年,三個設計師:加迪拉(Gardelia)、加西亞(caccia)、馬吉斯特列蒂組織了阿組瑟塔(Azucena)公司。另外有些公司則是為特別的一 些設計師而成立的,比如1954 年成立的扎諾塔( Zanotta)公司,就只生產卡斯提格里奧尼兄弟的設計。  與家具密切相關的燈飾也是義大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出口產品,設計人員在這個項目上可以得到非常大的自由,任意發揮。50年代前後,有一些小型公司成立,專門生產燈飾,比如阿特魯斯公司、阿列多魯斯公司、奧魯斯公司、斯提諾沃公司(stilnovo)等等。不少建築家出身的 設計師在設計家具的同時,也進行燈飾的設計工作。  由於義大利家具企業的總生產數量比較小,因此,它們在設計上的彈性反而更大。這是為什麼義大利的家具設計變化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也是與必須以幾種設計進行大量生產的飛雅特、奧利維蒂等公司不同的地方。因為變化多,設計精美,因此,到50 年代中期左右,義大利的家具已經成為世界最傑出的家具之一了,代表了豐裕的、都市化的風格。50 年代中期,義大利的家具已經從貴族化產品轉化成設計的產品(design product)的過程,成為一種現代生活方式的寫照,代表了都市的風格。與此相反,斯堪的納維亞的家具代表的則是平民的、小康的、鄉村式的風格。  義大利家具設計的一個延伸是小型家庭用品。特別是當塑料成為主要的家庭用品材料以後,義大利的設計師如魚得水,對於材料的興奮和可塑性能的愛好,造成一批新產品的問世。1949 年成立的塑料產品公司卡特爾(Kartell)公司,聘用吉奧·科林比利等人設計小型塑料用品,如橘子榨汁器等等,出口受到廣泛的歡迎。義大利的手工藝品在50 年代並沒有因為工業化的高速發展而受到催促,恰恰相反,它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玻璃器皿、陶瓷和其它工藝品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不少重要的設計師,如龐蒂等人,也動手設計手工藝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義大利設計的一個重大的進步在於發展到真正為大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設計這個階段。50 年代以來,大量生產的產品設計主要集中在大企業中,特別是飛雅特汽車公司和奧利維蒂公司這兩家企業中。50 年代以來,這兩家企業都已經組成了自己的設計部,聘用了一批設計師為它們從事產品開發的設計工作。但特· 吉奧科薩在1957 年重新設計了飛雅特500 型諾瓦小汽車(Nuova ) ,以取代戰前的舊500 型,即稱為「米老鼠」( Topo hno)的那種沿用了很長時間的小車。為了適應新的市場要求,他在1955 年開始設計600 型,以完全取代500 系列。他的設計走大眾化的道路,以出口和內銷兼顧政策,非常成功。  另外兩個走高層路線的汽車公司─ 阿爾法·羅密歐和蘭吉雅公司則繼續生產豪華汽車,以設計大師賓利法利納為核心,設計出幾種嶄新的豪華車型來,比如阿爾法·羅密歐55 型、蘭吉雅阿柏里拉型轎車,飛雅特公司也試圖生產高價車,比如當時的飛雅特1100 型就是一個例子。義大利設計師和汽車企業早在50 年代已經找出一條能夠把美國的汽車式樣設計和典雅品味結合的新路徑。它的汽車具有與美國完全不同的特徵,與它的家具一樣,在世界市場上令人刮目相看,同時能夠兼顧大眾化與高層化,也是一個顯著的特徵。  義大利的第一代設計家,如龐蒂、博托尼、尼佐利、阿爾比尼等人,與美國工業設計師一樣,具有無所不通的設計特點,從建築到汽車,樣樣都設計。但是,與美國不同的是這些設計家較為沒有他們的美國同行那樣商業化,而比較注重文化特徵和藝術品味。義大利設計的另外一個美國沒有的特點,是它從戰後就有一支強有力的設計理論和設計評論隊伍,用文字來確定設計發展的方向,提出共同的問題,引起爭論,引導設計良性發展。戰後的評論家包括有卡羅·阿甘等幾個人,他們於 1953 年開始出版了一份設計評論雜誌《機械的文明》(Civilta delie Macchine) ,成為設計討論的論壇。正當現代主義建築正在美國興起的時候,義大利的評論家已經出版了著作,反對這種理性主義的建築風格,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是布魯諾·澤維的著作《走向有機建築》(Towards an organiC ArchiteCture) , 1950 年翻譯成英語,但是在美國只有很少人注意到這本書。  龐蒂本人也在設計的同時發表了不少著作,提出設計問題。比如他1947 年出版的《走向正確建築》,強調標準化的重要意義。他在同期的設計當中實踐自己的觀點,比如他為切蒂公司設計的的紡織品、為克魯伯公司(Krupps)設計的餐具和洗滌池,特別是他50 年代中期設計的重要歐洲現代主義建築-米蘭的Pirelli 大廈,可以說是米斯·凡德洛的「西格萊姆」大廈的歐洲版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意義。其它的幾個當時最重要的設計家也都在設計理論上有獨到的見解。理論對 於設計的指導作用,在義大利體現得最為鮮明。  義大利設計的發展,與它的廣泛社會基礎是分不開的。除了人民對於設計的熱愛以外,各種類型的展覽、比賽,大量的與設計有關的出版物,對於促進設計產生積極的作用。  義大利國內市場非常發達,零售業的蓬勃發展,直接影響到設計的發展。義大利的總部設在米蘭的最大的百貨公司一文藝復興舉辦了一系列設計展覽,促進設計意識提高和設計水準的提高。比如它在1953 年舉辦了一個展覽《產品的美學》,對於提高市民的設計感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1954 年,這家百貨公司設立的一個設計大獎,稱為金羅盤獎,是義大利設計最高獎,1955 年得獎的人物包括當時幾個最重要的設計師,如尼佐利、阿爾比尼、卡斯提格里奧利兄弟等,對於促進義大利的設計,乃至世界的設計水準提高,產生很重要的作用。  義大利的設計雜誌是高素質的,並且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龐蒂主辦的《多姆斯》 雜誌。1954 年由阿貝多·羅塞尼主辦《工業風格》,這份雜誌對於提高義大利的設計理論水平,把設計放在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觀念基礎之上產生重要的作用。  義大利的設計形成了一種被稱為義大利文化的設計風格。大量的出口產品造成國際對義大利設計的認識和喜愛,這種風格在50 年代已經堅實地奠定了。  戰後義大利的經濟飛速發展,使這個南歐國家在60 年代進入豐裕階段,進入了消費社會階段。社會形態的改變和進步,對於設計來說,自然提出了新的、不同的要求,如果說50 年代是義大利設計奠定基礎和形成自己面貌的年代,那麼60 年代則是義大利設計大幅度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特別是從1956 到1965 年這段時期,被稱為義大利的經濟奇蹟時期。比如汽車的生產,從1959 年到1963 年,產量居然增長了5 倍之多,這種情況,表明義大利這個階段的的經濟成長速度十分驚人。隨著經濟的增長,義大利國民收入普遍增長,國家進入富裕階段,國內市場日益擴展,從而造成了龐大的國內市場;而西歐的繁榮和美國的高度發達,也造成義大利產品的廣闊國際市場。這些因素,對於設計來說,都是重要的促進要素。義大利從各個方面進入國際化階段,是這個時期的重要特徵。甚至義大利的電影,也進入世界一流水準,比如費里尼的電影,就是當時公認的大師之作。  工業化的發展,造成越來越多的產品是被量化生產出來的,因此,如何在量化生產的背景下,保存義大利設計的獨特面貌,不至於與國際主義同流合污,是義大利設計界這個時期十分關心的問題之一。  1957 年,義大利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從而開始放棄關稅壁壘,對於鞏固義大利在歐洲市場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雖然義大利的經濟、工業水準,與西歐最先進的國家,比如德國、法國等比較,還有相當差距,但是義大利的設計卻能夠使人感覺到這種差距的不存在。義大利的設計代表了歐洲最高水準,具有最優秀的品質。設計對出口產生重要的作用。  50 年代義大利工人的工資依然低於其它的西歐發達國家,政府從戰後就沒有對經濟進行大規模的干預,強有力的企業管理集團,軟弱無力的工會,都是發達的經濟和低廉的工資的產生原因。義大利的工業中心僅僅是北部地區,而落後的南部地區為北部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當然,相對落後的南部和發達的北部,貧富懸殊等等因素,造成義大利60 年代初的社會動亂。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義大利的勞工運動越來越大,勞工勢力也日益加強,大企業開始與勞工組織對話,政府也開始對經濟進行幫助、干預和調節。義大利政府的兩個部門,即早年成立的IRI 與戰後成立的國立碳水化合物公司(Ente Nazionale Idrocarbonair ,簡稱ENI) ,對經濟發展提供政府支持,特別是提供廉價的基本建築材料,如鋼鐵、水泥、石油等等。IRI 到1962 年以後變成極為重要的部門,是歐洲當時第二大的政府經濟部門;而ENI 的經營也擴展到石油化工、塑料和人造橡膠的生產。國有企業對私營企業進行支持,是義大利戰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  義大利的大型企業在這個時期變成巨大的壟斷財團,比如飛 雅特汽車公司、奧裡維蒂公司、佩裡利公司、斯尼亞公司(Snia)、維斯科薩公司、蒙特卡提尼公司、艾迪森公司(Edison)等等。它們的利潤也日益增大,比如汽車製造業的利潤從1953 年到1960 年增加了45 %。同期化工業利潤增長了54 %。  但是,60 年代以來,義大利也出現了不少新的問題,比如勞資糾紛增加,就業問題和工資問題,以及通貨膨脹的出現,這些問題的日益嚴重,加上國際的競爭,特別是來自高度發達的技術國家,如日本、德國的競爭,以及第三世界的廉價勞動力市場的競爭,使義大利的經濟從1963 年開始走向衰落。  這個時期義大利的設計有相當大幅度的提高。義大利路線設計方式已經證明是可以在國際競爭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高技術性和保存手工藝的傳統,這兩方面的同步發展,是義大利設計的一個特徵。1955 到1965 年,義大利設計創造了一個新現代主義消費美學的面貌,這種新風格在國際市場上取代了50 年代非常成功、並且佔據壟斷地位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變成60 年代的主要消費產品設計風格之一。這種新風格,其實表明義大利設計開始部分離開原來的傳統風格立場,開始向現代主義轉化。  義大利的設計理論界在這個階段當中,利用藝術這個術語來 誇張地吹捧設計,在《多姆斯》雜誌,或者其它的一些設計雜誌上,一些普通的用品,比如打字機、電冰箱等等,通過廣告設計,變成好像是單純的藝術品一樣,從而大大地把設計原來的宗旨改變了。在這種商業促銷的背景之下,功能性的問題又成為設計的一個重要的議題。1954 年《工業風格》雜誌載文「外型、功能與美觀」,討論功能在設計中的地位問題。德國重要的設計師馬克思·比爾(Max Bill)的觀點也同時被介紹進來,強調功能的重要性。他的觀點其實是戰後德國設計的核心思想,被義大利人稱為「新形式主義」,遭到不少義大利理論家的批評,認為一旦完全強調功能,產品和其它設計就會變得沒有人情味道,他們認為設計中重要的不是科學、技術、人體工程學的考慮,而是人的感覺的重要性。對當時影響非常大的德國設計學院─ 烏爾姆設計學院的原則,義大利設計理論界普遍表示反感。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瞭解到,50 、60 年代歐洲的設計理論其實徑渭分明地分成德國的功能主義、理性主義和義大利的人情主義兩個對立的派別。從意識形態上來看,德國代表的是戰後的新民主主義思想,義大利則代表了設計上的資產階級化趨向,這與兩個國家的不同社會背景,不同經濟背景,不同技術背景和人文背景是密切相關的。  在設計方面,比較重要的一個新方向是塑膠家具的設計。由於新的塑膠材料的出現,給家具設計師帶來更大的創造彈性。不少設計師開始為企業設計塑膠家具, 得到非常特別的成就。比如馬可·扎努索、維科、馬吉斯特列蒂( Magistretti)、托比亞·斯卡帕(Tobia scarpa)、阿爾法·斯卡帕等人的塑膠家具設計,都引起世界的注意。另外一個特點是燈飾設計的進一步發展。不少重要的義大利設計師都設計了不少非常有特點的新燈飾,與斯堪的納維亞的燈飾完全走不同的路線,樹立了自己的面貌,引起各國重視。  卡斯蒂格里奧尼兄弟開始利用現成的產品拼裝家具,比如用單車的坐墊、拖拉機的坐椅組裝新椅子,開創了所謂現成組裝設計(ready -made design) 的先河。這種設計方法,是採用現成的產品部件,重新拼裝出新的產品來。他們的這種做法,顯然是受到現代藝術採用拼貼方法創作的影響,但是,他們是第一批採 用這種方法的設計師,並且設計出可以大量生產的產品,而這些產品當時還非常受到市場的歡迎,特別是青少年消費者的喜愛。  卡斯蒂格里奧尼三兄弟,老大是裡維奧(1911 - 1979 ) ,老二是皮艾爾·吉亞科莫(Pier Giacomo , 1913-1968 ) , 老三叫阿基利(Achilie , 1918-),都是義大利現代設計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們都是學建築出身的,之後設計了大量的工業產品。1945 年以後,老二與老三緊密合作,他們受到達達主義藝術,特別是馬謝·杜桑(Marcol Duchamp)的影響,開始利用現成產品部件設計新產品,開創了一條新的設計道路,與60 年代社會的總體反叛精神非常吻合,因此得到廣泛的歡迎,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歡迎。他們對於技術特徵的強調,使他們自己為自己的設計創造了一個特別的術語一技術功能主義。他們服務的企業有卡特爾(Kartell)、貝尼尼(Bernlni)、扎諾塔(Zanotta)、伽瓦納(Gavina)等公司。  戰後義大利的設計發展,與幾個大型企業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其中特別值得提到的是義大利最大的商業機器公司─ 奧利維蒂集團。奧利維蒂公司是義大利設計的主要支持力量,這家公司堅持大量生產方式,對於現代科學技術非常關注,無論是科學技術投資還是設計投資,都非常雄厚,因此,保存了它的有力的國際競爭地位。  奧利維蒂公司在設計上的一個重大的發展是在1958 年聘用了艾托·索扎斯(Ettore Sottsass)為設計顧問,擔任新成立的電子產品設計部門的領導。索扎斯當時對於技術幾乎一無所知,但是公司總裁安德利安·奧利維蒂還是僱用了他,企 圖通過他來開發新的產品面貌。這種利用對於技術瞭解不多的人擔任設計的方式,保證了公司與義大利文化的密切結合,從而不至於走向單純的國際主義化的單調設計方向。公司給索扎斯以高度的自由,他依然自己開公司,我行我素,在公司的工作也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公司把設計部門分成兩個,一個設在公司內部,專門處理日常設計事務,另外一個則設在索扎斯在米蘭的私人公司內。利用這種方式,索扎斯與義大利文化部、工業設計部門等等政府機構的少數傑出的人物有相當深的私交,同時與文藝界的關係也非常密切,這樣一來,奧利維蒂公司就能保證在新產品的開發與設計上吸收藝術的、人文的、文化的靈感,使這家公司的產品具有別的公司所沒有的特點。  奧利維蒂公司對於公司在海外設立的展銷中心的建築設計與室內設計也非常重視。比如請馬可·扎努索設計該公司在巴西聖保羅的工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60 年,安德利安·奧利維蒂去世,享年才59 歲,他的兒子羅柏托繼續擔任公司負責人,他所創立的對於設計支持的風格並沒有改變。  義大利汽車工業在戰後有很大的新發展,其中,依然以飛雅特汽車公司為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