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歐盟與中國

歐洲聯盟與中國大陸進一步加強經貿關係之可能分析
張孟仁 輔大義大利文系 助理教授
壹、前言
近一兩年來南韓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如火如荼的舉行,日前“歐盟-南韓峰會”在韓國首爾舉行。相較之前歐韓峰會都是在每兩年一次的亞歐峰會期間進行,這是六年來雙方首次單獨舉行峰會。峰會評估了歐韓自由貿易協議談判所取得的進展,雙方承諾將盡快完成簽署《歐韓自由貿易協定》和新的《歐韓經貿合作框架協議》,該協定將會是歐盟在東亞首個自由貿易協定。[1] 觀察南韓與歐盟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即將水到渠成,不禁令人狐疑是否歐盟會急欲跟其亞洲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既然雙方貿易量大互補性且強,充分開放的話,雙方應能各取所需。[2] 儘管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有許多好處,不過,就實際的歐中政治和經貿關係而言,還是有其侷限的。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占有全世界19%的貿易額。目前,歐盟已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最主要投資來源地,中國則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自1975年中歐建交以來,中歐關係從建設性夥伴關係、到全面夥伴關係、再到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三種層次。[3] 1 9 7 5 年至1 9 8 5年間歐體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迅速地倍增。1985年「貿易暨經濟合作協定」(Trade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更奠定雙方經濟合作的方針。[4]
鑒於雙方經貿規模漸大以及歐盟對中國的貿易赤字驟增,2006年10月24日歐盟執委會推出一份《歐盟與中國:更緊密的夥伴、承擔更多責任》的對華政策文件,一方面說明歐盟和中國的經濟關係發展迅速,另一方面也會要求中國採取更多的措施,以消除歐盟會員國對來自中國貿易威脅的擔憂。歐盟會對中國的出口產品提供開放和公平的市場,然而中國方面也需致力於經濟開放和市場改革,同時改進對外國企業的法律保護。這份文件的出爐預告了歐盟對中國貿易政策的改弦更張。
近期(今年六月初),歐盟主管貿易的執行委員艾希頓(Catherine Ashton)率團參加作為中國和歐盟在經貿領域最高級別的定期磋商機制,中歐經貿高層對話始自2008年4月並在北京舉行首次會議。歐盟不僅有意降低貿易和關稅壁壘﹐還希望參與公共工程﹐簽訂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協定。只不過,歐盟的意圖看在中國的眼裡,並無法激起中國的興趣。中國並未盤算跟歐盟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歐盟也未有此番構想。在各自盤算之下,歐中如要簽定全面性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似乎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貳、政策分析

一、歐盟的考量

歐中貿易額近年來以每年超過20%成長率在增長。中國是歐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貿易順差國。近10年來,中國對歐盟貿易赤字不斷攀升,這一勢頭甚至未受金融危機影響,據歐盟執委會統計,2008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692億歐元的歷史新高。對華貿易嚴重失衡讓歐盟讓歐盟開始將中國視為“競爭者”。前任歐盟執委會貿易專員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認為:歐盟的貿易政策沒有跟上亞洲的發展。歐盟必須體認到,歐盟的貿易政策的調整不能僅限於中國,需要將重心轉移至他國。歐盟的新貿易政策或多或少帶著防範中國的色彩。
2006年下半年歐盟貿易專員曼德森(Peter Mandelson)在Global Europe Communication [5] 提出歐盟與其他國家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之構想,主要是規劃與三個亞洲夥伴簽定自由貿易協定,計有印度、東協與南韓。2007年四月執委會從部長理事會得到授權,此為歐盟大步與亞洲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之濫觴。歐盟其實早於九O年代即已展開自由貿易協定,她是經濟強權中簽定最多貿易優惠協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PTAs))者,不過後來則以世貿組織與多哈回合談判(Doha round)為優先考量。相較於其他經濟強權而言,歐盟跟亞洲夥伴簽定自由貿易協定算是起步甚晚。歐盟一直在努力尋找能生產中國進口商品的替代國。準此,歐盟在東亞早已開始與韓國和東盟展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由於韓國和東盟在對歐出口上與中國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這一南一北兩大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有助於降低歐盟對中國商品的過度依賴,同時有助於增強歐洲企業在韓國及東亞地區的競爭力。
以市場潛力的經濟標準(經濟規模與成長)與貿易保護的程度(關稅與非關稅障礙)來作考量,歐盟選擇印度、東協與南韓為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夥伴。[6] 目前也與南錐共同體(Mercosur)、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洽簽協定中,也與中美洲安地斯山國家提議自由貿易協定或貿易優惠協定。俄羅斯對歐盟而言雖有直接利益,卻非自由貿易協定優先考慮對象。中國雖然符合歐盟的經濟利益標準,卻需考量到現存的機運與風險。[7] 如果歐盟硬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應僅能於某些產品施予優惠關稅協定的小惠,大部分仍舊無法觸及真正的關稅與非關稅障礙的協定。其次農產品與服務部門的貿易協定將是雙方談判的鴻溝:中國的農產品關稅仍佔15%,而歐盟的農產品則存在著大額補貼。歐盟駐中國的農業事務代表團的參贊 Raimondo Serra 即認為歐盟不會與中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就農產品貿易而言,歐盟很難對國內的農業團體交代。[8]

二、歐盟與中國關係與中國的盤算
在區域經濟組織間的競爭中,中國積極與歐盟建立戰略伙伴關係。[9] 2007年雙方同意開始協商「夥伴暨合作協定」(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 (PCA))以取代1985年「貿易暨經濟合作協定」(Trade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該談判將斟酌雙方在2004年所建立的「戰略性夥伴關係」(strategic partnership)的內涵,同時修正1985年所簽署的「貿易暨經濟合作協定」(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不過,歐盟希望新的協定能兼顧政治與經濟議題,其中包含民主政治發展、人權記錄、法規、永續發展、氣候變化、能否保護歐盟出口利益、勞工與環境標準。經濟方面則涵蓋落實智慧財產權保護。歐盟帶有非貿易目標的協定,一向難以得到中國的認同。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資料顯示,自2006年以來,與中國業已簽署FTA的地區,包括東盟、巴基斯坦、智利、紐西蘭、新加坡,以及秘魯。而香港、澳門與中國簽定的則是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安排(CEPA)。目前,正在與中國進行FTA簽署談判的地區,尚包括澳洲、冰島、挪威、哥斯大黎加與南非關稅同盟。正在研究加入中國自由貿易區的經濟體,則有印度與韓國。近期以來,日本、瑞士等經濟體,也都陸續表達希望能儘早與中國簽署FTA的意願。中國不久將首先與愛爾蘭和挪威開啟自由貿易的對話。不過中國對採取自由貿易戰略持相當謹慎的態度,且未將歐盟列入考量。
叁、具體建議
一、歐中雙方簽署FTA的可能性分析
歐盟需與中國在貿易規範合作基礎上建立更緊密的架構。目前歐盟與中國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既非適合也非可行的。這可從美中戰略經濟對話(US-China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看出端倪,雙方歧見甚大。歐盟與中國應可聚焦於處理雙方貿易衝突的具體爭議事項,但不應包括非貿易目標(民主)。歐盟應該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有助於遏制貿易保護主義高漲,強化雙方關係,鼓勵中國依世貿組織規範開放市場,使中國在多邊體系承擔更多責任。
中國是歐盟在亞洲最大貿易夥伴以及全世界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歐洲跨國企業對中投資甚多,將最後成品銷售到全世界各地與歐洲本身。誠如執委會於2006年的報告書中強調中國是歐盟貿易政策中最重要的挑戰。[10] 不過,歐盟避免與中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卻將重心置於其他亞洲國家。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難以達成,中國有其考量不太願意從歐盟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來交換對中國有利的東西,譬如讓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取消紡織稅、鞋靴與其他出口品、減低歐盟農產品補助與關稅並進而開放農產品市場等。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會使歐盟的製造業者難以與中國匹敵,這可從2005年胸罩大戰與2006年鞋靴之爭與汽車零件紛爭看出所以然。
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歐盟的出口商與投資中國的歐洲廠商是否能從歐中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中獲利?答案是可以。不過即使中國已經承諾遵守世貿組織的規範讓商品關稅與非關稅障礙以及服務自由化,但是仍有一大段路要走。另一方面,設若歐中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可能會使90%的中國關稅降至零;去除外國持股限制;確保歐盟投資企業更佳的法律保護;設立更嚴謹的規範以及中國國內法規透明化(諸如,國家補助、執照、安全標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與海關程序);競爭法;改善勞工與環境標準等,這些在在都是中國的要害。再者,歐盟也不見得對中國大幅讓步。[11] 更有甚者,中國自由化的改革也未見成效,自由經濟難以真正於中國落腳。鑒於種種情形,此際並非歐中雙方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良機。歐盟需要等到中國承諾做大幅度的自由化改革,自己才會做相應的開放,這是歐盟遲遲未提出跟中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原因。[12]


[1] 根據《歐韓自由貿易協議》,自協議簽署之日起雙方將在3年內取消或逐步停止對96%的歐盟
國家貨物及99%的韓國貨物征收關稅。5年內停止向所有工業產品征收關稅。迄今雙方最大分
歧是關稅抵扣,南韓希望其從歐盟進口原材料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能獲得進口退稅。
[2]具體而言,區域外的企業及廠商為進入由FTA所整合而成的區域市場,必定會增加在該區域內
的投資,且將會其在區域外的生產基地移至區域內,以節省生產成本。此乃世界各國願意簽
署FTA之一項重要的合作誘因。
[3] 1 9 9 5 年7 月, 歐盟對中國的發表《中歐關係長期政策》,它表明了歐洲人企圖在與中國的
關係上找尋一個新定位,希望中國能融入國際。1 9 9 8 年3 月公布《與中國建立全面伙伴關係》
再次表明中歐關係發展的迫切性,這是更新自1 9 9 5年所定下的長期政策。2 0 0 1 年5月執委
會公布新文件, 當中重新釐訂 1 9 9 8年執行目標的策略。在2001年《歐盟走向中國的戰略》的文件中:執委會執行1 9 9 8年公布的文件及更有效發揮歐盟的政策。
[4] André Filipe Reynold and Branco da Silveira, 行政,第十五卷,第五十七期,.
[5] European Commission (2006d)
[6] 歐盟與南韓的自由貿易區協定已達兩年之久,南韓與東協十國6月2日簽署自由投資協定, 完成雙方FTA的最後一環。歐盟與南韓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於今年三月23與24日即將進入尾聲。
[7] Razeen Sally, “Looking East: The European Union’s New FTA Negotiations in Asia,” No. 3/2007, see <http://www.ecipe.org/publications/jan-tumlir-policy-essays/looking-east-the-european-union2019s-new-trade-negotiations-in-asia-1/PDF>.
[8] Matt Hodges, “EU aims for 15% growth in food exports to China,” China Daily, 2009-04-17, .
[9] 蔡宏明, 歐盟推動與亞洲國家簽署FTA之背景與意涵, 2006.11.27 .
[10] European Commission (2006f).
[11] Razeen Sally, “Looking East: The European Union’s New FTA Negotiations in Asia,” No. 3/2007,
see (http://www.ecipe.org/publications/jan-tumlir-policy-essays/looking-east-the-european-union2019s-new-trade-negotiations-in-asia-1/PDF)
[12] 歐盟內部會員國產業結構不一:南歐與中東歐國家十二國與中國的產業相似性大,尤以紡織、
製鞋與農產品等,這些製造商無法同意跟中國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除非他們能獲得大幅
度的補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